物聯網必看 | NB-IoT真的是涼了?5G會不會也涼涼!

過去這幾年,隨著物聯網行業發展的突飛猛進,智能家居、智慧農業、智慧交通等應用也在不斷進行著,可謂是一日千里。與此同時,物聯網的 NBLora等協議的也日益激烈,倍受熱議。不過隨著5G商用的開始,曾今NBNB-IoT現在貌似悄然無聲了,一副涼涼的感覺,人們把焦點移到了5G身上。

 

NB-IoT真的是涼涼?

 

NB-IoT是全球第一個拿得出手的蜂窩物聯網通信技術標準,也是第一個移動通信陣營專門為進軍物聯網而設計的技術標準。


 

在此之前,物聯網=WLAN物聯網(就是WiFi、藍牙、Zigbee這樣的短距離通信技術)。如今,物聯網=WLAN物聯網(WiFi、藍牙、Zigbee...)+蜂窩物聯網(2/3/4GNBLoRaeMTCSigfox...)

 

眾所周知,物聯網是5G的主要應用方向,5G也屬于蜂窩物聯網技術。雖然5G很強大,但它和NB之間,并不是簡單的演進替代關系。

 

NB技術,我們可以理解為是LTE技術的簡化版NB網絡,是基于現有LTE網絡進行改造得來的。

 

NB擁有一些5G所不具備的優勢,所以無法被5G快速取代:

 

首先NB是現成的技術,隨時可以使用。

 

NB標準早已凍結,5G目前只是完成了eMBB的標準,物聯網場景相關的uRLLCmMTC還要再等一年多,要2020年年底才能完成。

 

第二NB的建網成本更低。

 

因為NB是基于LTE網絡的技術,所以在現網LTE網絡的基礎上進行改造,就可以很快組網,很快擴大覆蓋。

 

目前各大運營商仍在大力推動LTE網絡建設,也有利于NB的覆蓋改善。

 

第三,是覆蓋距離。

 

5G的覆蓋距離是短板,如果低頻段不能空出來給5G使用,那5G的覆蓋會很成問題。從目前來看,5G幾年之內都是熱點覆蓋,不可能在全國范圍內達到4G相同的覆蓋水平。

 

NB的信號增益比LTE更大,如果認真建設,肯定比5G有優勢。

 

第四NB通信模組的成本,相比5G更低。

 

當然,5G相對NB,也有自己的優勢:

 

一是大帶寬高速率

 

這個主要是手機(消費互聯網)用得多。物聯網場景下,大帶寬需求集中在視頻回傳(4K/8K),還有VR/AR。這種場景并不算多。

 

二是低延時。

 

目前來看,5G低延時的優勢明顯。不過除了車聯網之外,物聯網低延時的應用場景不多。

 

三是海量連接數。

 

對于物聯網來說,5G的指標是每平方公里100萬個連接,NB的指標是每小區5萬個連接。目前100萬個連接的應用場景貌似還沒有出現。

 

很不幸,在嘗試過程中,NB出師不利,遭遇了挫折。而這個挫折,顯然給5G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。

 

NB未能取得成功,原因確實是多方面的,里面有性能指標夸大、網絡覆蓋不佳、商業模式存在問題、心態浮躁

 

5G存在的問題

 

那么,我們現在大力推進的5G,是不是也存在這些問題呢?


 

現在各地的5G,天天都有什么“5G火車站“5G機場“5G智慧城市“5G法院“5G遠程手術的新聞,是不是和之前NB造勢時非常相似?很多所謂“5G試點,所謂“5G方案落地,只是做做樣子,拍拍照片,寫寫宣傳稿,然后就不管不問了,放在那里落灰。

 

如果不從NB的失敗中吸取教訓,那么5G真的很有可能重蹈覆轍。

 

5G要成功也難!

 

目前來看,需求一定是存在的,但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尋找和培育。而不管是設備商還是運營商,企業還是政府,誰都沒有能力大幅縮短這個時間。

 

面對這漫長的等待周期,與其搞運動式推廣,拔苗助長,不如擺正心態,耐心做好產業鏈扶持,管理優化,核心技術研發,產品打磨,人才培養,網絡設施建設等基礎工作。這樣會更有意義。

 

結語:在物聯網進程中,沒有一項技術是絕對的一出世便得到大規模應用,而是或快或慢的迭代與升級,無論是NB-IOT,還是5G,它們有可能會失敗,有可能成功,無論涼涼與否,它們終將成為墊腳石,為下一代的技術更新提供新的土壤!

 

the end

評論(0)